嘉實基金:以相對價值掘金
你可能沒聽過約翰·內夫(John Neff), 但你不能不知道他所管理的溫莎基金(Windsor Fund)在1964到1995這30多年期間,以13.7%的年化收益率,戰勝了同期標普500指數的10.6%。如果每年3.1%的超額收益引不起你的興趣,讓我們換個方式說:如果投資人在期初拿出10000元投資了溫莎基金,那么,在期末他將可以拿回56萬4千元,是原始投資額的56倍,更整整超過同期投資于標普500指數的一倍之多。
約翰·內夫的溫莎基金長期名列全美共同基金業績的前5%,這只基金如何能夠在全程表現卓越?我們如果觀察溫莎基金的持股,會發現這只基金總是持有冷門的,不受投資大眾關注的股票,而約翰·內夫更以發現這些股票的投資價值而聞名。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當金融危機使得多數投資者拋售手上的銀行股時,溫莎卻在花旗銀行的投資上獲得大筆收益,因為內夫相信,當時花旗銀行的價值已經被嚴重低估。他以極高的安全邊際的價格購入了花旗的股票,從而在市場回穩后,獲得了最大的價值回歸的收益。
不等同于巴菲特“買入并持有”的深度價值投資策略,約翰·內夫更重視“相對價值”,他表示:除了選擇低風險的優質股票,溫莎的業績同樣依賴于公司的拋售策略。當其反向思維立場被證明是合理,價格回歸的時候,就是溫莎出售股票,獲取回報的時機。約翰·內夫運用盈利預期和股票市盈率為他所買入的每只股票都設置了預期價格,他說:“我們持有的每只股票最終都是用于出售。”同時,不僅僅執著于基本面,他還會依據市場氣候的改變來調整其預期目標,“我們不讓純粹的數據欺騙或迷惑我們”。
價值投資的根本理念,來自于市場價格和投資價值的不對等。巴菲特說:“短期來看,市場是個投票機;長期來看,市場是個稱重機。”市場價格主要由市場的供給及需求決定:
影響因素包括了投資者情緒、資本市場流動性是否充足、對相關信息的反映是否充分,以及對未來的預期等等;市場價格是波動的,在A股這樣的新興市場中,經常發生超漲的情形;而投資價值主要由公司基本面來決定:考慮企業的行業發展周期、商業模式、管理能力、財務狀況、創新能力、產品的生命周期等因素;此外也考慮因技術升級、優惠政策、購并重組、股權激勵等改變基本面的重大事件。在公司沒有重大改變下,投資價值應是穩定的,而價值投資相信超漲的市場價格,終會回跌至其合理的投資價值,而超跌的市場價格,也終會回漲至其應有的投資價值。
因此,相對價值投資是一種“低買高賣”的過程:基金經理利用相對估值法,考量個股的P/E、P/B、股息收益率等市場估值數據;并與全市場、同行業/板塊、該股票的歷史估值比率進行相對比較,并綜合考慮個股市場價格,選擇具備價值優勢的投資機會,執行買入決策。在買入的同時,基金經理也會設定目標賣出價位,一旦股價到達買入時所設定的目標價位,則執行賣出指令;如果買入后個股不如預期上漲,當發現其他較佳的投資機會,則進行換股操作。
相對價值的核心投資回報來自于三方面:市場價格回歸,基本面改善,以及市場預期的改變。在市場價格回歸方面,基金經理勤于挖掘價格與價值的差異:選擇優質個股,精確估算其內在價值,并比較市場價格及其內在投資價值,發現市場價值“低估”的機會來進行投資,而在市場價格回歸后獲取收益;另外,基金經理也通過提早發現基本面改善導致投資價值出現潛在提升,尚未被市場捕捉的因素,如購并重組、公司治理改善。經營方向改變、扭虧為盈等,及早布局獲益;此外,基金經理同時也關注成長趨勢和市場熱點,識別投資者情緒、政府政策、對投資者是否透明、市場偏好等市場預期改變影響股價,導致個股估值出現提升空間的投資機會。
是否一定得投資如蘋果、谷歌、微軟等熱門股票,或是如巴菲特般“買入并持有”的長期堅持,才能締造長期不凡的投資業績?約翰·內夫的相對價值投資策略,提供給我們另一種掘金的方法。
- 上一篇:新基登場品種多 量體裁衣找黑馬
- 下一篇:QFII另眼看調整 恰是建倉好時機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內容